下午于精武大礼堂听了两场钢琴独奏会,深感钢琴家精湛的技艺也要有个人独特音乐的修养方能将音乐深深的送进听众们的心里。因此,除了个人的学术与专业的造诣,其生活与人生历练也必须在相互呼应之下,音乐性才能从这无形的缝隙中渗透出来。 艺术学习过程总是因人而异,生活的洗礼经过也往往不会出现相同的例子,就算偶尔碰巧类似,但以个人的教育背景影响之下,其演绎就会显示出不同的风格与呈现。再者,人生学习之路一步一步的走来,不断遇到无数未知的际遇,性格上就会因此而进行调整与变化,间接地穿透对音乐的领悟与潜移默知的调教。 西方音乐作品的丰富如海洋般的深渊,就穷其一生的挖掘也无法掏空。与其说认识,倒不如说两只脚还在门外徘徊,想入音乐大门,门槛之高还得费功夫把脚提起,悬在半空中,放不放得下来也要费一番思量。然,上得了舞台,其表演就得准备接受严峻的评论,有建设性的批评固然理想,但能不能接受,就得看个人的度量有多宽。 喜欢听能够触动心里最深处的琴绎,那如歌似的音符从他手指间漏出,温温婉婉,细细涓涓,晶晶莹莹,时而沉吟,时而嚅动,心灵才要被拨动,又被强而有力串着连续无可仰止的细小音符截断了心里那蠢蠢欲动的情欲。暂且把这是出自哪位音乐家,哪一个作品,哪一个时代,如何的分析,统统都拿掉,心里只告诉自己-- 魔鬼似的心灵,需要定时让音乐洗礼。